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跨学科教学模式下对建筑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究

来源:四川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是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研究报告《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就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这种终身教育的思想已是全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研究报告《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中就写道:现代学校教育政策最令人感兴趣的特征之一就是在各门科学之间,比如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以及教育内容的各种来源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出更清楚的意识。那么,如果现在还有人觉得只要凭着自己在学校学习的那点专业知识就足以来对待职业生涯的话,就大错特错了。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建筑企业普遍向我们反映的现象是,我们的学生在刚入职时由于专业技能较扎实,工作内容上手较快很受欢迎,而后续发展却不理想,因为他们的综合能力不足,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这就迫使我们思考和尝试对现有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作出改革。接下来,本文就对跨学科教学模式下建筑专业课程的教学进行探索。

一、跨学科教学模式的优点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关于完整人格的形成教育提到:“要想形成完整的人格,只有建立起各种事物联结在一起的世界才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一位学生要发展,完整的人格是前提条件也是必要条件。所以,突破学科间的壁垒,进行跨学科教育,已是当代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要求,也是当今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跨学科教学模式所展现出来的学科间的交叉,课程上的整合,教学上的变革,内容上的重构及学习方法的创新和学生主体性的激发,使传统教学方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是帮助教师突破学科教学思维界限的最佳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各学科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知识体系[1]。

二、建筑专业课程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一)市场需要

中职就业班学生在毕业后会直接面对工作岗位,所以市场的需求一直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随着知识信息的日新月异,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异常激烈,很多企业为了让自己在行业中更具竞争力,也一直在不断学习、改革与进步,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单纯地突破专业课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我们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打破封闭的专业结构和学科壁垒,进行跨学科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二)学生个体成长需求

近几年,建筑类毕业生在招聘会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并且,实习工资非常可观,可以说是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然而学生们却发现,工作几年后,工资涨幅小,职位晋升难,已经成为普遍问题。究其原因,是尽管刚入职时学生因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略占优势,但后续发展因综合竞争力不及他人而陷入岗位基本固定化情况,从而导致产生职业倦怠。我们知道,工作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一个人取得的成就绝大部分来自于他的工作。所以,为了使学生个体得到更好的后续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校期间就培养学生用跨学科的思维去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十分必要。

三、建筑专业课程跨学科教学的难点与挑战

(一)难点

目前,我校在尝试的跨学科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几名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合作,共同开发与探索适合建筑专业的主题,然后围绕这些主题结合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展开教学活动。但建筑是一门专业化较高的学科,教师之前接受的是一种传统的高度细分的专业化知识学习,由于各学科知识的隔阂,以这种形式展开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探索往往出现几个老师合在一起备课,磋商、讨论的情景。这样一来,整堂课备下来非常耗费各位教师的时间,也就是备课效率比较低,对我校目前各位教师的教学任务而言,保持这种跨学科教学的常态化是个极大的困难。二是一个教师围绕某一主题,让学生借助各种探究手段和方法,找寻与主题相关的各类资源,然后对各学科知识、资源进行整合,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迁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式当然比较高效,但却对教师本人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奉行的都是分科教育和知识教学,教师的培养旨在追求学科教育的纵深化和专业知识的专业化,缺少对教师知识的综合化思考、一体化培训和系统化开发。因此,实施此类跨学科主题教学时,很多老师陷入了困境[2]。


文章来源:《四川建筑》 网址: http://www.scjzzzs.cn/qikandaodu/2021/0728/1160.html



上一篇:闽南侨乡建筑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的应用浅析
下一篇:基于虚拟现实的新工科建筑类专业多学科融合创

四川建筑投稿 | 四川建筑编辑部| 四川建筑版面费 | 四川建筑论文发表 | 四川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四川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