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体育发展现状研究(2)

来源:四川建筑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3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十三五”期间,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趋于完善。“十三五”期间,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通过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城乡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城镇体育组织。以体育总会为组织中枢,广泛建立多种类型的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扶持与培育城乡各级体育协会,引导民间资本创办健身俱乐部,形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以各群众体育协会为分支机构的社会化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当前,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约80%的城市街道、60%的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组织;城市社区普遍建有体育文化健身站(点),50%的村社建有体育文化健身站(点),并配备有一名体育专(兼)职干事。体育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城乡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居民基本体育权益得到保障。

3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城市体育发展状况

城市全民健身活动度较高。四川秦巴山区贫困县城体育行政部门根据群众需求,广泛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城区每年举行的群众体育活动少的几十场,多有上百场,一般在节假日进行。市本级每年承办一些国家级赛事,个别县区每年承办1-2项省级和市级赛事,县城一般每年度要举办职工体育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各中小学校每年举办两次运动会,开展乒乓球活动月、田径赛、篮球比赛和武术操展演等传统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和“大课间活动”等。市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举办综合或者单项体育竞赛,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工间操,社区推广太极拳剑和普及健身操。各体育协会按计划组织赛事,组织开展登山、跑步、球类、健身操、自行车等各类体育项目。

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态势良好。以城市街道和居住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环境和条件,提供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城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健全,体育活动特色明显,赛事活动丰富。

4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状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和四川省加大了对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扶持力度。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修建了村文化室、活动室等乡村公共活动场所,集中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室、文体广场等公共设施,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4]县、乡镇、行政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已基本构建完成,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体育资源和公共体育服务配置趋于均衡化。通过开展乡镇全民健身专项建设,各乡镇以文化站为依托,建立体育组织,一些行政村还以大学生村官为农村体育骨干和社会体育指导员。[5]抓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挖掘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发挥包括乡镇综合文化站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作用,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开展农民体育活动,农村全民健身活动基本实现经常化和生活化,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体育发展态势。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新村聚居点成为农村体育亮点。

5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四川秦巴山贫困地区体育发展与山区自然地理环境不无关系,自然环境条件是重要制约因素。深度贫困地区因历史、区位、环境等因素的特殊性,不少还处于扶贫攻坚期,经济发展水平正在改善,体育发展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投入,这是第二个制约因素。整体来看,四川秦巴贫困地区体育事业呈现区域非均衡性的状态,偏远地区政府对农村社区体育宣传、引导还不够给力,相比盆地区域发展仍然滞后,城镇体育的辐射效应还需加强,城乡一体化还存在一些难点。应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强扶贫开发与体育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以地方民族特色体育项目为纽带,健全乡村级的群众性体育组织,完善基层体育服务体系,改善体育观念,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贫困地区体育发展保障制度,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1] 国家发改委网站.国务院扶贫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

[2] 四川省统计局.四川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问题分析[J].四川省情,2016,(8):14-16.

[3] 何 欢.走在森林康养产业的春天里[N/OL].巴中日报,[2017-03-0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易地扶贫搬迁让四川115万贫困人口“挪穷窝”[EB/OL]. .

[5]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网.全民健身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篇章[EB/OL].[2015-12-16]. de.html.


文章来源:《四川建筑》 网址: http://www.scjzzzs.cn/qikandaodu/2020/0731/420.html



上一篇:四川省地级城市中小学校实施课后延时服务的实
下一篇:抗战时期四川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契机<sup>*</s

四川建筑投稿 | 四川建筑编辑部| 四川建筑版面费 | 四川建筑论文发表 | 四川建筑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四川建筑》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